州五行属什么?

计黎昀计黎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周易》用“艮”来代表山,用“坤”来代表地; 《尚书·洪范》记载夏禹的五项法则(五祀)是“一曰宗,二曰鬼,三曰毒,四曰刑,五曰义”,其中第四的“刑”就是刑法、法度,相当于后世的“律令”。这里的“刑”字与后面的“礼”相对,是指刑罚,而不是法律。因此这个“刑”指的山岳天地等自然界的“刑德”之气;

《春秋元命苞》中有记载说,五行有五种颜色:青、赤、黄、白、黑,五种味道;酸、苦、甘、辛、咸,五种气味,膻、膻、焦、腥、鲜;五种声音:宫、商、角、徵、羽;五种动静:出为阳,入为阴,动为阴,静为阳,开为阴闭为阳,等等……总之万物都有五行属性; 在古代,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水平是世界领先的,比如西汉时期就发明了漏刻计时和浑天仪,唐朝时期编制了《开元历》,这些成就都领先于世界近千年;在公元七世纪左右,日本派出了唐招提寺创始人空海的代表团,前来学习中国的天文知识,当时他们用的还是汉魏时期的传统数据。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天文造诣之深! 所以古人认为山川河流都是有五行的,所以才有“水山蹇”“雷山地讼”这样的卦名出现;

那么州的五行是什么呢? 《汉书.地理志下》中载有司马迁《史记》中的部分内容:“凡县万户以上谓之‘都’,不及万户谓之为‘鄙’或‘县’。太史公曰:古者,列国诸侯,各守其封疆,疆内治哉,何与于人天子,以诸侯不得象天子诸侯不得制礼乐,自诸侯出为天子,天子不能尽封天下土地,天下有半已为天子,是以诸侯虽弱,号曰“伯王”言其功盖天下,化行诸侯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凡是人口一万以上的称为都,不到一万人的称作鄙或者叫做县。这就是古代的县和鄙的基本划分标准。大略而言,一个都的管辖范围大约有三四十里,一个小县的辖区约为十里见方。一个邑的面积也就大致上是一个乡的面积大小吧。 由此可知,汉代的一个郡大约有十个都那么大,也就是说汉代的一郡约有十万户。那么汉代的一亿石也就是大约一百个郡那么大。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一郡大约是一百万户到两百万户的规模了。当然这只是大体上的概念。毕竟汉朝时期一郡的大小并不统一。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的是,从秦汉开始,我国郡一级政区的行政单位正式出现了“郡”的概念,而在此之前,则主要是使用“郡国”的叫法。其实早在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分封诸侯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的称呼——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不过那个时候的诸侯国大多以“畿甸”命名,如管国、蔡国、应国之类的,这主要和当时的政治制度有关。至于秦代以后才正式出现的所谓郡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周代的畿内之地的诸侯国的变体而已。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了秦末楚汉战争爆发之前,然后被刘邦彻底废除。

根据上面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既然汉代的一个郡大约是二十万户到五十万户之间的话,那么它所管辖的土地自然也是在这个范围之内了。由于一个郡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三十个县左右的规模,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一个郡之内,平均下来差不多每两个县就有半个郡这么大。这样一来再结合上面的论述我们就很容易知道汉代一个州究竟有多大:汉代的一州差不多等于现在十六七个郡那么大。 根据现代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那么也就是说我国的国土面积大概是24个州的那么多。如果再加上那些尚未收回来的领土的话,这个数字还要大一些呢!

优质答主

《洪范》里讲“五行”,指的是五种德行(行为); 《说文解字·土部》段注云“五者土也……谓中央之色黄者,而五色之中唯黄色为土,故曰五行”、《尚书·洪范》孔疏引郑玄语云“五行,五常也,土居中,木火金水次之。”可见五行是指五种德行而不是指五种颜色或形状;至于为什么是这五种颜色和形状,那是古人的想象了——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水、木、火、土构成的,所以将它们命名为“金”啊什么的……

那么由此看来,在古人眼里“州”“国”也是这样的东西,它代表的是一种抽象的德,也就是所谓的“邦内之土地”——所谓“土中”“土国”(参见《春秋·庄公二十二年》)。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